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06

想一个老朋友

在上星期的大雨过后,天气突然变得暖和起来,暖烘烘的风吹在身上,吹走了沁了一冬的阴冷,从里到外都觉得干爽舒畅。人也精神多了。 昨天老公下班早,两个人便决定到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坐坐。自怀孕以来,一直在戒咖啡,但是最近不知怎的,特别特别地想咖啡,尤其是卡布齐诺上细致的泡沫。于是叫了一杯很淡很淡的咖啡,淡的几乎只有牛奶的味道。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有种渴望得到满足的畅快感觉。 两个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各自看自己的书。不知看了多久,抬起头,突然发现天竟已经黑了,街边的灯都亮了起来。不知怎的,那个场景突然让我觉得自己是坐在北京的某个星巴克里,对面坐的是他。以前在北京的时候,经常会找理由这样到咖啡馆坐着。两个人坐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因为太熟,所以不会因为一时无话而觉得尴尬。认识11年,那种默契已经不能用无话不说来概括。我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真正的放松,我们就像家人一样。11年,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11年都是和他在一起的,所有的起伏都和他分享。所以当初离开北京的时候,最舍不得的其实是他。我知道我不会再找到这样的一个朋友了。 人生就是奇怪,我们其实是很不同的人,但就是有那么多的契合点,一起走了那么久。 坐在咖啡馆里,真的很想他,想在北京的时光。想继续分享彼此的人生,打电话跟他说,“我烦死了”或是“我今天真高兴。” 很多话是写不出来的,是两个人见了面才会想到的。 老公抬起头,问我发什么呆,我笑了,用中文告诉他:“我爱你!” “我知道。” 人生就是这样吧,没有办法从始至终由一个人陪伴,就像那11年我的老公并没有出现一样。各自的人生都在继续,可是无论走到哪里,心里的思念和牵挂总系在那个老地方.

51路公车

51路公共汽车是从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到Petah-Tikva(意思是希望之门)去的一路车,会途径特拉维夫的地标建筑AZRIELI和我以前住的地方Ramat Gan. 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附近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也是中国工人常去的地方,就像是一个小的中国城。时不时地,我会去那里买电话卡、豆腐和挂面。每次去,我都会坐51路回家。 可是今天,在等51路的时候心里很是斗争了一下。实际上,乘4路车从学校去中央车站之前就开始斗争了。原因很简单,一个月前在中央车站附近的餐馆里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几天前,在51路的中巴车上,一名巴勒斯坦的年轻人用刀捅死了一个50多岁的妇女,捅伤了5个人。那名妇女在被捅前还象往常一样和老公打了电话,老公问她为什么不做大公共,而坐中巴,她说中巴安全。我有很多朋友是从来不坐大公共的,当然是怕自杀炸弹,可是现在想想我们就凭什么判断说中巴更安全呢? 昨天,和老公聊起这件事。我说我最近有些怕坐公共汽车,包括中巴。他不以为然地说,51路上那件事是个特例,那个人精神不正常。确实,他是个特例,他不是被那个激进组织派来的,是单独行动的,情报部门事后了解到唯一情况就是他刚从东耶路撒冷的一所巴勒斯坦大学里退了学,据说是学业上一直不顺。可是,那些实施自杀袭击的人精神就正常吗?我相信他们在实施袭击的那一刻一定是被某种“英雄主义”的情绪激动着。 刚来以色列的时候,我也曾决定不坐公共汽车的。但是要有独立的生活,我就必须要独立出行,我不可能天天等着老公接送。当然,我们也是没有钱天天打车的。 记得是来以色列快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实在是憋不住,想要出门,便问老公哪路车安全。 -从这儿到特拉维夫的车都安全。 -你凭什么说这些车都安全?难道恐怖分子只炸某路车不成? -那倒不是,可是他们能突破重重关卡跑道特拉维夫来的几率实在太小。 -但不是绝对没有,是不是? -与撞车的几率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以色列人,谈到自杀性炸弹时,他们总会告诉你交通事故杀死了更多的人。其实想想也知道,没有一路车是绝对安全的,为什么一定要从他嘴里讨出一个有逻辑的让我安心的理由呢?经得起推敲的理由是没有的,这个世界上本来也没有什么绝对,我要的只不过是一个能敷衍自己的,表面上有道理的理由而已。我需要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己,然后再去说服我的父母家人和那些担心我的朋友。 从那之后,我坐公车已经坐了一年多,已经知道怎么坐车畅游...